Monday, October 17, 2022

2022-- 評析課之寫作回饋

11/28

(第一段) 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

平衡問題是中風常見併發問題,提升跌倒風險,並影響生活功能表現與生活品質 (Tyson et al., 2006)。因此中風患者返回社區後,仍建議持續進行居家運動方案 (home-based exercise program, HEP) ,訓練平衡以降低跌倒之潛在風險 (Gillespie et al., 2012; Hebert et al., 2016; Kim et al., 2017)。現有之HEP以文字與圖片呈現為主,中風患者執行依從度大多不盡理想,原因在於動機低落與缺乏監督 (Miller et al., 2017)。隨著科技的演進,虛擬實境 (visual reality, VR) 被應用於臨床環境作為介入之媒介,除了有助於提升患者復健動機之外,已有數篇研究證實VR為中風患者帶來之正面效益(Karamians et al., 2020; Wiley et al., 2022)。此外,結合VRHEP之臨床研究,已驗證改善中風患者上肢動作功能與脊髓損傷患者平衡功能之成效 (Karamians et al., 2020; Thielbar et al., 2020; Villiger et al., 2017; Wittmann et al., 2016)。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AR) VR之延伸技術,在真實環境中生成虛擬影像,至今已被延伸應用至中風復健,可有效提升患者之動機,增進主動參與 (Assis et al., 2016; Corbetta et al., 2015; Enam et al., 2021; Mirelman et al., 2009)。然而,目前未有結合HEPAR對中風患者平衡功能之研究,故本次研究欲填補當今研究之不足,窺探HEP結合AR的潛在療效。

 Looks great!!

(第二段) 如何解釋主要研究發現的意義?

執行HEP結合AR的受試者相較於執行紙本HEP的受試者,在平衡功能表現呈現顯著的進步,可能原因之一在於AR之特色AR提供真實環境下的練習,有助於提升復健動機 (Detmer et al., 2017)。此外,這次研究採用的UINCARE HOME軟體,偵測使用者之肢體位置後給予立即地影像回饋,提升互動性與沉浸式體驗 (Shin et al., 2015)。動機是復健過程中的一大重要元素,亦是決定復健成效之一大重要關鍵 (Colombo et al., 2007)。因此,要在居家復健獲得正面成效,提升動機為首先要務(Langhorne et al., 2011)。從本次研究的退出率可觀察到,相較於紙本HEP18.2% 的退出率,HEP結合AR組退出率為5.7%,實驗組與對照組間差異呈現統計學顯著,因此可推論AR有助於提升受試者之動機。然而,仍然有三位受試者可能因動機低下而退出研究,故無法論斷AR可有效增進所有中風患者復健之主動性。此外,結合AR之居家復健方案,未必可滿足所有受試者之復健目標,仍存在部分侷限性 (Wiley et al., 2022)

*第1句有2主題:研究發現&可能原因。二主題宜分開於不同句子陳述,以避免句子過於複雜。

*可能原因之說明宜有架構,目前較為鬆散。

* 【然而,仍然有三位受試者可能因動機低下而退出研究,故無法論斷AR可有效增進所有中風患者復健之主動性。】與原文與意不同 However, the motivation of participa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not measured. The three failed participants might have low motivation for home-based exercise. Therefor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one cannot conclude that this AR program was effective in motivating patients with stroke for the home-based exercise. 應是本研究無法證實AR能否提升本研究個案之動機。Note: 留意【所有】這麼絕對的用詞,通常研究人員不會使用如此絕對的論述。

--------------------------------------

前言:

自閉症之社交注意力偏誤(主題句)為不傾向注意社交相關訊息,並影響社會溝通發展,更可能因經驗而造成影響社會認知行為之神經發展,如:共享式注意力。嬰幼兒時期眼神注視他人眼部區域之能力已可用於早期診斷ASD及症狀之嚴重程度。雖有持續與社交注意力偏誤相關之實證,但針對此偏誤是否能快速改變未被證實。因此本研究設計一款遊戲訓練,基於注意力偏誤修正原理,測試社交注意力是否能藉此修正

* 首句為冗長句,宜避免。可拆為2句。且最後【:共享式注意力】不易確認為擬解釋甚麼。且跟下一句難連貫。

*【快速改變】難懂。 原文為 "actutely modified"

 討論:

    本研究發現實驗組於模組測驗中與訓練前相較於控制組,經過積極經訓練對於社交刺激反應有差異(主題句),增加社交刺激定位達到中度效果量,差異程度則與個案個人症狀及特徵有關;但對於維持社交注意力之長度沒有變化,顯示該訓練僅對於社交刺激起始注意有益。結果呈現對於有自閉症特質且無注意力缺損/過動症之兒童利用簡短社交注意力偏誤訓練可增加針對臉部起始注意力。做為缺乏社交訊息整合可能影響社會認知和溝通功能發展缺損之理論,本研究結果可作為發展科技化訓練介入之證據。另一方面,視覺搜尋訓練項目無達到訓練效益,與先前研究所提自閉症兒童對社交刺激之”pop-out”察覺能力無缺損,本研究延續該概念。總結,簡短社交注意力偏誤修正訓練能針對自閉症孩童社交訊息注意力起始定向能力調整。

* 首句為冗長句,宜避免。

* 【總結】或可改為【簡言之】

*結尾句【起始定向能力調整】難懂

(前言)

主要背景知識說明:

腦性麻痺兒童經常伴隨雙側非對稱的上肢功能損傷,並且影響ADL (activity of daily life) 功能(主題句)ADL多為雙手任務,且執行時雙手會扮演不同角色,多以慣用手(或健側手)做精細操作,並用非慣用手(或患側手)提供穩定度。

 * 主旨或是 :ADL失能是CP兒童常見的問題。

目前研究不足、為何需要從事此研究:

目前研究多為腦性麻痺兒童整體上之功能對ADL表現之影響,針對其more-affected hand功能與ADL表現的關係不明確(主題句)尚須探討腦性麻痺兒童的more-affected hand功能與ADL表現是否具有相關性;若有,則需釐清more-affected hand的何種特定動作對ADL表現的影響最顯著。

 *【針對其more-affected hand功能與ADL表現的關係不明確】或可改為: 然而more-affected hand功能與ADL表現的關係尚無定論。

(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腦性麻痺兒童more-affected hand的近端動作功能較遠端動作功能對ADL功能影響更大(主題句),且以elbow extensionforearm supinationtwo-handed function為重。推斷原因為,more-affected hand於執行任務時傾向作為穩定的角色,而此功能與近端動作更為相關,與過往研究非慣用手作為輔助手相呼應。但與過去研究不同之處為,more-affected hand之近端動作影響ADL表現的重要性於本篇研究中不顯著,推斷原因為研究之間受試者特性不同所致。綜上所述,建議於臨床介入腦性麻痺兒童之ADL表現時,可較著眼於介入more-affected hand的近端動作功能。


11/21

前言:
伴隨背景音樂閱讀或能提升青春期前ADHD學童之閱讀理解力(主題句)過往研究表示:ADHD學童在安靜環境下學習未必達到正向效果。為達到良好學習成效,個人化量身訂製的學習環境之於ADHD學童學習很重要。然而,對於環境干預措施效果之間仍有高度異質性,因此本研究目的以整合Load theory of selective attention以及自律神經調節(autonomous nervous system (ANS) regulation) 理論,闡明三種不同音樂背景之於青春期前ADHD注意力差異。並探討音樂環境設置,或能最佳化青春期前ADHD學童之閱讀理解力

* 主題句似結論或研究結果之概化

*首句與後面三句,連貫不佳(主要欠缺詞彙連貫) ,研究目的所提到的理論,似突然冒出來。

*口語字(藍色字)【以驗證】或較合適

討論:

研究證實背景音樂對青春期前ADHD孩童之閱讀理解卓有成效(主題句)對於ADHD學童,背景音樂抑制其後期選擇(late-selection)允許更多注意力資源用於維持早期選擇(early-selection) (閱讀任務) 過程。在音樂環境下,可減少ADHD學童心率下降幅度,使之ANS持續張力更能保持注意力。本研究結果不僅挑戰需要提供ADHD學童安靜環境學習之常見建議(Chesner et al., 2009; Mohr-Jensen et al., 2019),並提供不願意遵循這些準則而使用直覺的專業從業者(如教師)一些合理的解釋。有別於密集、全面的干預措施,需要複雜的程式、專業人員培訓或昂貴的設備,在學習時播放背景音樂對於大多數從業者、家長或學生來說,相對實惠可行。未來建議增加其他學習任務、探索自主選取音樂等作為評估指標,進行改善ADHD學生行為和認知控制研究。

*未明示研究發現為何。討論段落宜先呈現此研究之發現。或將主題句改為:「本研究發現:xxxx

*【卓有成效】語意誇大且不明確


---------------------------------

(1)為什麼做這個研究?

自閉症孩童動作表現和感覺問題是影響其日常生活技巧因素之一研究證實動作表現困難影響自閉症孩童人生各階段日常生活技巧困難(MacDonald et al., 2013),感覺問題也在自閉症孩童中發現和日常生活技巧相關(Baker et al., 2008; Jasmin et al., 2009),但鮮少文獻顯示不同程度的動作表現困難如何影響日常生活技巧之結果,也少有文獻有動作表現和感覺問題合併是如何影響自閉症孩童之日常生活技巧。因此藉此研究複製過去研究成果證實自閉症孩童動作表現困難與生活表現有關聯,進而探討哪些特定日常生活技巧困難的領域與動作表現困難相關,以及動作和感覺困難合併測量是否更能預測日常生活技巧問題。 

*冗長句【黃色標示,這已是已經出現多次的問題】最後一句亦冗長,且語意不明。

*【為什麼做這個研究】之緣由未凸顯

(2)討論

研究證實動作表現與日常生活技巧相關。除證實過去研究結果,更發現BOT-2短版測驗於得分45(31百分位)以下孩童才和日常生活技巧相關。研究也發現約一半的日常生活技巧項目可被動作表現得分預測,尤其清潔與整理方面之題目,推測可能原因為受試者年齡層較注重清潔與整理和照顧者期待所導致之結果。透過研究推論出之二次式模型發現,動作和感覺同時考量比單考慮動作或感覺更能預測日常生活技巧,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可兩者皆評估,以利了解其對參與度之影響為何。臨床建議動作表現得分在45分下之孩童可能需職能治療介入,且此類孩童在特定職能表現領域會有困難,可於治療時定為目標。

*未明示研究發現為何。討論段落宜先呈現此研究之發現。或將主題句改為:「本研究發現:xxxx,而且孩童於BOT-2短版測驗得分低於45(31百分位)xxxxx

*口語字(藍色字)

*【臨床建議動作表現得分在45分下之孩童可能需職能治療介入】之結論與【BOT-2短版測驗於得分45(31百分位)以下孩童才和日常生活技巧相關】語意不同,亦即前面的發現,無法獲得此結論或應用。

---------------------------------

(1)   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

自閉症症狀影響孩童的學業表現及成就,本研究聚焦於學業先備能力之手寫。手寫困難的孩童傾向受挫且成績差,自閉症孩童普遍手寫困難包含整體易讀性差、字體結構與大小不適切、字間間距問題及手寫速度。其中可能影響手寫表現之能力分為低階(如視知覺、動作協調、視動整合)和高階(如執行功能) (Rosenblum et al., 2019)

* 主題句不清

* 未解釋為什麼需要執行此研究

* 欠缺結語

(2)   如何解釋主要研究發現的意義?

手寫過程與視動及執行功能相關視動功能中,自閉症孩童動作協調與筆於紙面時長、動作協調與筆跡高度呈顯著相關;執行功能中,自閉症孩童工作記憶與筆於紙面時長、工作記憶與筆滯空時長、轉移與筆桿傾斜角度,以及正常孩童之抑制能力與寫字壓力相關性也具顯著結果。回顧視動能力手寫相關性和過去文獻結果不一致,過去研究之視知覺、動作協調、視動整合皆與自閉症孩童手寫相關(Hellinckx et al., 2013),然而本研究僅動作協調手寫具相關性,推論為兩項研究於施測面向及評估方式差異導致。而工作記憶產生相關的原因,除了其為完成高認知要求任務之條件(Baddeley, 2012),也與注意力控制有關,進而影響自閉症孩童實行手寫過程。最後,轉移協助個體於任務間轉換注意力,與手寫時動作產生有關,是以由於任務轉換的困難,導致自閉症孩童筆桿傾斜角度較小,無法隨著字母調整(Rosenblum, 2016)

* 使用多種類似詞彙,造成困擾。

*「工作記憶產生相關的原因」 語意不清

* 欠缺結語

11/14

前言(第一段)

有關台灣長照機構之精神行為症狀盛行率(主題句)國外研究顯示,有超過80%的機構住民患有失智症,而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亦會增加入住長照機構之風險。然而,雖台灣長照機構愈趨增加,且精神行為症狀對老年護理品質有影響,但卻缺乏相關精神行為症狀盛行率調查。因此,本文目的旨在探討台灣長照機構中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之盛行率及風險因子。

* 主旨或可改為「有關長照機構住民精神行為症狀之盛行率」,但接續子句與「精神行為症狀之盛行率」關聯有限。且最後突然出現「風險因子」,造成前後連貫不佳。

* 「超過80%的機構住民患有失智症」非原文語意 Reports concluded that more than 80% of residents in care homes have dementia or significant problems with their memory.

討論(第二段)

研究結果顯示於台灣長照機構中,有87.2%住民患有失智症,37.5%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而中度失智及輕微日常生活功能依賴會增加患上失智症的風險(主題句)。於精神行為症狀盛行率方面,因盛行率受樣本、研究方法、評估工具、症狀定義及分類影響大,故與過往研究有差異。未來建議對精神行為症狀進行長期追蹤,且需定期評估失智症嚴重程度及日常生活功能,以預測及控制精神行為症狀,並需多注意中度失智、輕微日常生活功能依賴之失智症(Hsieh et al., 2021)

*  段落主旨不清(失智症? 精神行為症狀? 或失智症之風險因子?或精神行為症狀盛行率?

* 連貫不佳--三個句子間之語意/概念,差異大,未能連貫。

---------------------------

前言(主要背景知識說明)

自閉症青少年因核心症狀[1],造成社交參與較一般發展同儕侷限且具較多負向社交經驗[2, 3]。儘管自閉症青少年具社交困難,他們仍享受與朋友互動[4]。此外,自閉嚴重度較輕的青少年會因怕被拒絕而少嘗試參與社交[5]。社交參與為高生活滿意度之預測指標[6],因此需要了解社交情境如何影響自閉症青少年之社交參與。汙名化為一種拒絕個人具身體或社會特色之社會現象[7]照顧者因孩童自閉症診斷而感受汙名化[8],因而限制孩童社交活動,負向影響其社交經驗[9]。中國文化屬於集體主義文化,重視相互依賴、尊崇社會規範。傳統中國觀點認為失能帶給家庭羞恥[10],照顧者汙名化導致在中國文化之自閉症青少年普遍待在家而非參與社交活動[11]。然而有關照顧者汙名化如何影響自閉症青少年之社交參與及經驗目前仍是未知。因此,本研究欲探討自閉症青少年社交時間運用、檢驗照顧者汙名化與青少年社交互動參與之相關及ASD嚴重程度對青少年社交參與之影響、探討青少年當下社交互動感受,及探討照顧者汙名化與ASD嚴重程度是否是自閉症青少年社交經驗與社交互動之調節因子

*主題句/主旨不清,我或會以「自閉症照顧者之污名化議題」為主旨

*冗長句(藍色標示)很難讀

*社交情境似與研究目的無關

討論[原文討論項目很多,已盡可能縮減並重新組織。] 

有關青少年享受與人互動、社交互動時不傾向獨處、照顧者汙名化侷限青少年社交參與且造成負向社交經驗等結果與過去研究發現一致[5, 8]。相較於照顧者汙名化越輕之青少年,越嚴重之青少年與家庭成員互動時越焦慮之結果,異於家庭成員會支持兒童社會需求的想法[12],可能因照顧者因汙名產生的焦慮感連帶引發青少年的焦慮[13]。或因中國文化家長過度保護孩童在外活動,潛在地讓孩子認為環境不安全而感到焦慮[10, 14]。相較於一般發展手足,照顧者對待自閉症孩童較冷漠嚴苛[15],負向親子互動關係也可能是青少年焦慮的原因[16]本研究發現青少年與學校成員互動感受到的有趣度會因照顧者汙名化降低。照顧者因汙名化易退出社交互動[17],且家長在孩童學校參與度與自閉症孩童遭霸凌呈負相關[18],因此可能降低孩子與學校成員互動的興趣。本研究與過去研究發現一致,即與人互動時,與自閉嚴重度較重之青少年相比,較輕微之青少年感受之享受程度較低,可能是因輕度者較能感受到他人的負向態度[19]。此外,因為社交溝通技巧較差,本研究發現自閉症較嚴重青少年在與朋友互動時可能越感到孤單[20]。社交經驗資料蒐集方法的不同,可能是導致本研究未發現自閉症青少年感到高度孤單之原因[21]。建議未來研究與臨床介入應幫助照顧者管理汙名感受、探討照顧者汙名化對兒童學校社交經驗影響、支持輕度自閉個案發展正向自我感知,以及以蒐集當下主觀感受了解個體真實的社交經驗。

*練習撰寫【「討論」之撰寫內容建議:以研究主要發現之解釋為主。】主要發現可以一項主要發現即可。

*未明示研究發現為何(與過去研究發現一致,這未能顯示研究發現究竟為何)

*難以確認擬解釋之議題。

*本研究發現(藍色標示)太慢出現

本研究發現自閉症較嚴重青少年在與朋友互動時可能越感到孤單[20]-起始為「本研究發現」但最後竟引用文獻。難以判斷是否真為此研究之發現。

*最後的建議可列點呈現,較能凸顯各項建議之特質。

---------------------------------

有關中年認知活動與體能活動對於減低失智症發生風險的相關性,昔日研究顯示:中年認知活動的參與有助減低失智症發生風險,然而中年體能活動對減輕失智症發生風險的結果則不一致。此外,先前的研究並沒有在控制干擾因素下探討中年認知活動或中年體能活動對減低失智症發生風險的相關性,亦沒有探討兩者在減少失智症亞型風險的相關性。因此本研究目的為透過追蹤女性受試者44年的數據探討中年認知活動與中年體能活動各自在減少失智症及失智症亞型風險的相關性中所擔任的角色

*主旨或可更精簡,以使主題句精簡。如有關認知與體能活動對於失智症發生之影響

*「先前的研究並沒有在控制干擾因素下探討中年認知活動或中年體能活動對減低失智症發生風險的相關性」或可簡化為【先前的研究為排除干擾因素(如XX)之影響

* 研究目的突然提到「女性」,影響連慣性。

*「探討中年認知活動與中年體能活動各自在減少失智症及失智症亞型風險的相關性中所擔任的角色」探討之主旨距離過遠。或可改為:探討中年認知活動與中年體能活動是否減少發生失智症及其亞型。

研究結果表明中年認知活動或體能活動在作為預防晚年失智症的可能角色。其中,中年認知活動與減低總失智症及阿茲海默症發生風險相關,中年體能活動與減低混合型失智症及腦血管型失智症發生風險相關。於排除本研究中首22年患上失智症的人群後,亦得出類似的結果。作者推論中年認知活動有助增進認知儲備,減慢臨床失智症症狀發生的腦部病變。而對於中年體能活動在減低失智症風險的角色與先前研究不一致,作者認為可能原因與過往研究之對象與追蹤診斷紀錄之方法不一致有關。

*宜先呈現主要發現,再解釋之。目前看似先解釋結果,再呈現結果(發現)。

*欠缺結語


11/7

前言:

感覺處理能力為發展閱讀的關鍵能力,孩童的感覺處理不佳為閱讀障礙的成因之一,先前研究發現:閱讀障礙兒童在語言、聽覺、視覺處理及多感官整合之表現不佳,難將視覺刺激與語言符號連結。目前伊朗未有評估閱讀障礙兒童感覺處理功能的標準化工具。因此本研究透過驗證Child sensory profile 2CSP2)在閱讀障礙兒童的信效度,為閱讀障礙兒童提供及時和適當的診斷及介入。

* 第一句冗長。

* 前二具未連貫。

討論:

        Child sensory profile 2是一個有信度的評估工具。研究使用Cronbach's alpha驗證閱讀障礙兒童在CSP2的感覺處理模式、感覺和行為量表的內部一致性。根據研究結果,CSP2總分的內部一致性極佳,為α=0.96;而感覺處理模式量表分別為:感覺尋求α=0.92,感覺迴避α=0.94,感覺敏感α=0.77,和低登錄量α=0.89,上述系數在感覺處理以及總分上皆很高,因此可以說CSP2總量表和其所有組成部分都具有良好的信度,亦與設計SP2的初步研究及AnagnostopoulosGriva2012的研究結果一致,皆驗證出CSP2良好的信度。

* 主題句不宜為結論【上課已特別提醒】,且宜以研究發現為起始。

* 第二句為資料分析內容,不宜再重複。

* 宜先呈現數據,如α值,再解釋之。

10/31:

(前言):背景知識說明及目前研究限制:

自閉類群障礙 (ASD)定義為具社交溝通障礙和限制、重複性行為[1]。該診斷於DSM-5依照日常生活所需之協助區分為三種嚴重度等級,但於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 (ICF) 的深入和全面性研究中 ASD存在更整體的影響[2]ICF模式包含身體、個人和社會的觀點並旨在最佳地適應健康狀況,個人需求和社會支持。ICF模型可用於評估生活品質 (QoL) [3]ASD孩童之生活品質較神經學發展正常之孩童低[7-11](主題句)。影響ASD孩童生活品質障礙主要風險因子為自閉症嚴重度、行為問題、低適應行為等級[ 可否說是適應行為能力低? low adaptive behaviour level] 和精神病共病[8,12]

主題句/主旨不清

* 英文縮寫之正式寫法,如:高強度雙側上肢介入 (Hand-arm bimanual intensive therapy, HABIT)

* low adaptative behaviour level 我想以中性詞彙--【適應行為】即可,或是【適應行為差】 。

(討論)研究主要發現之解釋

    學校生活品質之評估工具僅能有限針對部分項目,但未能以ICF考慮功能、失能、相關因素。目前關於自閉症孩童的生活品質研究內容多為生活品質缺損、風險因子和學校適應困難,先前的研究多基於同時間橫截面之評估(主旨),而因子之演變為附加結果(歷時縱向變化)

主題句/主旨不清

* 句子主詞冗長不清

* 段落結語不清

    如同假設,精神病共病於學校適應過程有負向影響,同先前的研究顯示[8,12-14]一併影響學校生活品質之缺損。表現越符合自閉症行為和較高的焦慮嚴重度能預測學校生活品質較低[14]。此外足夠適應能力與較佳之行為和學校適應進展有關;但與預測不同,ASD嚴重度與適應進程呈現正相關,另外,PDA無與行為、生活品質或學校適應等特定進程有關。本研究無證據佐證與生活品質相關之任何因子。

    因精神病共病和適應行為能力與學校適應歷程有關,這些因素需於ASD孩童及青少年接受ASD介入計畫或學校計畫中被評估並包含相關內容

    本研究與其他研究相異處可能ASD嚴重度於各研究選用之工具皆與本研究不同,收案之智力能力亦與本研究所選擇之輕度智能障礙不同[12,86,87]KIDSCREEN-27由家長填寫,GEVASco由老師填寫學校適應已用於其他疾病作為ICF架構之生活品質測量[4-6],但僅著重於學校生活品質面向,工具使用不同可能造成結果不同。

* 討論的段落,宜以本研究發現作為起始句或主題句。

            HABIT (Hand-arm bimanual intensive therapy)介入或能提升Bilateral CP (cerebral palsy)孩童之日常生活功能、單/雙手靈活度(主題句)。過往文獻顯示,高強度上肢介入有助於提升CP孩童的手功能與日常生活功能,但研究對象以Unilateral CP為主,針對Bilateral CP的研究數量較少,且缺乏控制組,故成效尚需釐清。因此,本文旨在以隨機對照試驗,比較HABITUsual Care兩種介入提升Bilateral CP孩童之日常生活功能與單/雙手靈活度的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與Usual Care相比,HABIT在提升Bilateral CP孩童的日常生活功能(包含表現與滿意度、降低照顧者協助)上有顯著進步;但在單手靈活度上僅部分項目顯著進步,雙手靈活度則無顯著進步。於日常生活功能上,與過去研究一致皆有顯著進步,但因HABITUsual Care之介入性質與劑量皆有差異,無法確定何者為主要影響因素;於單手靈活度上,過去研究的成效較好,推測或受本研究受試者baseline功能較差影響;於雙手靈活度上,未達預期進步,推測或受評估工具反應性不足、受試者年紀較大且功能較差影響。未來建議針對年紀較小的受試者進行研究,並以相同劑量比較不同性質之介入差異。

老師改寫第一段如下:

    有關「高強度雙側上肢介入 (Hand-arm bimanual intensive therapy, HABIT)」之成效,昔日研究顯示:HABIT有助於提升單側腦性麻痺孩童之手功能與日常生活功能。然而HABIT對於雙側腦性麻痺孩童之成效仍欠缺實證。因此本研究之目的為驗證HABIT對於雙側腦性麻痺孩童之日常生活功能與單/雙手靈活度的成效。


10/24 同學撰寫段落:

前言:  

一般學生neurotypical (NT) vs 亞斯學生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增加一般學童對於自閉症學童的包容度是改善自閉症學童在學校被邊緣化甚至被霸凌的重要關鍵之一。觀察顯示,大多數在一般學校接受教育的自閉學童,常常因為社交表達能力不足而成為被一般同儕排斥的對象。有研究表明:校園氛圍對於預防欺凌有很大的影響,若是學校能引導,讓一般學童與自閉學童之間互相彼此了解,透過交流減少偏見,增加一般學童對於特殊學童的同理心與包容力,相信必能改善自閉症學童在校被排斥的現象。而群體間的接觸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藉由音樂課搭起一般生與自閉症學童的交流 透過團體音樂創作課程,不僅能增加自閉症學童的歸屬感,更能讓一般學童與自閉症學童以更放鬆、更不直接的方式互相交流和學習。學生們在課程中了解彼此的觀點從而減少偏見,重新概念化他們的團體類別,並提升自閉症學童的社交參與以及一般學童與自閉症學童的團隊合作。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衡量一般學生與自閉症學生在音樂課程介入後親社會態度、情緒和行為改變的前導性研究。

 

討論:

這項研究評估單學期的音樂課程引導,對自閉兒與一般同學的利社會態度、情緒和行為的初探。在研究中,更進一步觀察了自閉兒在接觸音樂課程前後的改變。

結果表明,儘管音樂課程的介入對利社會行為、同情、欺凌傾向和對社會排斥做出反應行為沒有影響,但發現與自閉症接觸的學童的利社會情緒顯著增加,也可以幫助孩子漸少受害的感覺。研究發現,通過建立同伴關係的積極接觸,可以改善群際關係並減少欺凌行為。

本研究有幾項研究限制在這項研究中,介入只為時一學期且沒有後續追蹤,無法測試這些研究發現的長期耐久性。在實驗中,只有兩組,沒有隨機分配。建議未來能夠實施更長時間、做跨校配對樣本,並將學生隨機分配到實驗組與對照組,另外,若能招募青少年學生,或許能更能了解此族群面對自閉症學童時的反應,也可以測試音樂課程的引導是否能減少霸凌行為、促進不同團體間的接納和利社會行為。

* 前言的主題句/主旨類似標題,非主題句/主旨。討論的段落欠缺標示主題句/主旨。

* 【群體間的接觸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若是從原文 "intergroup contact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reduce prejudice between   majority and minority members (Allport, 1954)."而來,則語意有些差異。

*避免口語字(如藍色標示)【寫作問題:口語】

*討論第一段落基本上重述研究目的。【寫作問題:重複/多餘】

*討論第二段落內容大致為結果彙整,未解釋/討論。【寫作問題:內容不適】

*討論第三段非此作業要求內容。

一、前言

韓國高齡化問題嚴重,帶來老化問題如:記憶、認知退化等,其中又以失智症中的阿茲海默患者(AD)為多數,造成大量社會支出。懷舊治療多缺乏體能、明確訓練指示等問題造成使用在患者身上困難並難以達到認知刺激效果。透過此研究想了解使用現有日間照護中心職能活動加入懷舊治療元素是否對輕度AD個案帶來認知刺激,進而減少社會支出、提升個案和照顧者生活品質。

二、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所採用的五類活動(體能、園藝、音樂、藝術、IADL)加入懷舊元素是可以改善輕度AD個案之記憶、認知、憂鬱程度和QoL。記憶和認知有所改善原因如:懷舊治療澄清記憶(M. J. Kim and M. Oh, 2018)、增加主動參與以增加認知能力(研究結果推論);憂鬱程度之下降原因如:懷舊為與過去好心情連結或為分享記憶之管道(M. Y. Eom, 2000)、設計之活動期望讓個案重拾每天活力減少憂鬱(研究結果推論);生活品質提高原因如:懷舊增加社交和給予現在生活評價(S.Y.KimandY.S.Kim, 2014)、可回顧過去人生各階段並參與有趣活動以提升生活品質(研究結果推論)。此篇研究雖收案人數過少且並無follow up了解個案介入後的能力改變,但五類融合懷舊元素活動對輕度AD個案之認知、憂鬱、QoL之改善如結果所示。建議未來可將研究於長照或失智症中心進行以利社會政策之決定

* 未標示主題句/主旨。請同學勿再犯此疏失!

*「懷舊治療多缺乏體能、明確訓練指示等問題造成使用在患者身上困難並難以達到認知刺激效果。」【寫作問題:邏輯/連貫不佳】此句顯示「懷舊治療」之缺點,那應無必要驗證該成效。也造成前後連貫不佳。「造成使用在患者身上困難」【語意難懂】

*「是否對輕度AD個案帶來認知刺激,進而減少社會支出、提升個案和照顧者生活品質。」與原文語意似不同,請提供相關原文,以利確認。

*AD  and  QOL【寫作問題:未提供原文/全名】

*「有所改善原因【寫作問題:語意誇大/過於肯定,亦與原文語意不同】

*「但五類融合懷舊元素活動對輕度AD個案之認知、憂鬱、QoL之改善如結果所示【寫作問題:重複】

*「建議未來可將研究於長照或失智症中心進行以利社會政策之決定。」【寫作問題:語意不清--「研究」之語意不清】【寫作問題:「以利社會政策之決定」與原文(expected to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in terms of    policymaking)語意不同】


(1)   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

自閉症孩子在學習上常遭遇雙重障礙。除了本身核心症狀的影響,自閉症孩子在注意力方面常有困難,包含持續性注意力、選擇性注意力和執行功能,這些問題密切影響孩子的學習及課業表現。

然而,現有的治療方案缺乏對基礎注意力的訓練,介入方向多關注在核心症狀,與較高階的共同注意力。僅有在少數的認知訓練,如工作記憶、認知彈性訓練,能得到基礎注意力提升的間接成效。但依舊未有將基礎注意力視為主要介入目標的治療方案。

目前已有透過電腦進行的漸進式注意力訓練(computerized progressive attentional training, CPAT),用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研究發現藉由CPAT介入後,可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的注意力症狀,並提升學業表現。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CPAT是否適用於自閉症個案。並配合先前在英國的前導研究,此次巴西進行,希望能測試CPAT跨文化應用的可行性。

(2)   如何解釋主要研究發現的意義?

本研究發現,在經過CPAT介入後,受試者在閱讀、寫作及數學的表現上,實驗組比起控制組有更顯著的進步,且成效可維持至少三個月(Spaniol et al., 2021)。表示藉由CPAT的介入,提升自閉症孩子的基礎注意力,可以增進他們未被實際介入學業方面表現。

不同社會文化環境(英國與巴西),使用相同的CPAT介入模組,能夠複製與先前研究同樣的成效,也證明除了已開發國家外,在中等收入國家中,此介入方式也可行(Spaniol et al., 2021)

*避免口語字(如藍色標示)【寫作問題:口語】口語字大多可略。除了已開發國家外,可改成「於」。

*避免複雜難懂有冗長的文字(如黃色標示)【寫作問題:冗長句】

自閉症孩子在學習上遭遇雙重障礙。不知雙重障礙為何?且Thus, children with ASD may face a double barrier to academic success. may face 語意為【可能】非【常會】【寫作問題:些微「誤解原意」或「語氣用詞稍誇大」】

現有的治療方案缺乏對基礎注意力的訓練。However, most intervention programs in ASD target core symptomatology in the syndrome (Reichow et al., 2013) and may therefore miss-out on the potential benefit training attention may have in ASD. 【寫作問題:些微「誤解原意」或「語氣用詞稍誇大」】

請後續同學,避免上述/類似(還有下面)問題!!

10/17 同學撰寫段落:

前言(第一段)

PARO(機械型動物)或能解決失智症之疼痛問題(主題句)。過往文獻表示PARO或能改善某些族群(如癌症病人)的疼痛問題,能減少失智症疼痛問題及相關藥物使用,且目前已廣泛應用於改善失智症情緒與行為中,惟上述文獻缺乏控制組、對疼痛狀況描述不清,且疼痛量表缺乏信效度。因此,本文目的旨在探討PARO對機構中有慢性疼痛的失智症於疼痛、躁動、憂鬱和焦慮的療效。

*寫得蠻好的!! 

*「減少失智症疼痛問題及相關藥物使用」原文為"might have a potential effect..." 改成「或能」與原語意較相近。老師會校對原文是因為你寫的語氣過於肯定。【寫作問題:些微「誤解原意」或「語氣用詞稍誇大」】

*避免複雜難懂有冗長的文字--第2句【寫作問題:冗長句 2 (代表出現次數,以課堂為單位)】

討論(第二段)

研究結果顯示PARO對具疼痛問題之失智症於減少疼痛行為及藥物使用有療效,而於員工評量之疼痛等級及精神行為症狀則無顯著療效(主題句)。於能減少疼痛行為方面,結果與過往研究結果一致,惟使用疼痛量表PAINAD時需注意量表或有較高假陽性率;於無法減少常規藥物使用方面,過往皆有不同研究顯示不同結果;然而,需要時才服用的藥物雖使用量有減少,但因過往沒相關研究故無法與之作比較;於員工評量之疼痛等級及精神行為症狀方面,無效原因或與PARO有時限性、介入無持續效果及介入時間短有關。未來建議針對失智症之疼痛問題,需加強跨專業的溝通;在評估不同方面之疼痛時需考慮使用不同維度之量表;亦需開發更高信度、效度和臨床實用之失智疼痛量表;並設定更有效的介入時間/劑量以達到治療效果。(Pu et al., 2020)

*寫得蠻好的!! 
*「於減少疼痛行為及藥物使用有療效」原文為"had some effect in reducing observational pain behaviors and medications in people with dementia" 改成「有些療效」與原語意較相近。老師會校對原文是因為你寫的語氣過於肯定。【寫作問題:些微「誤解原意」或「語氣用詞稍誇大」】


(第一段) 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

邁入高齡化社會的臺灣,面對日漸增加的老年人口,了解老年族群老化態度與其對心理健康影響之研究是重要的(陳秀惠等人,2017 2018)。然而,目前國內的研究面臨兩個限制。首先,已有的相關文獻探究的角度多為「非老年族群」對老年人之態度研究,非老年族群包括:兒童、國民小學三年級學生、高中生與大學生(朱芬郁,2015;林美珍,19871993;陳瓊玉,2002;謝廣全 、楊國德,2009)再來,以老年族群為研究對象的論文,發表時間距今已超過十年,時空背景的改變,過去的研究發現已不利於解釋當今的現象。因此,為了填補現今研究之不足,本案欲以老年族群為目標對象,探討老化態度與心理健康之相關性。本案有兩個研究目的:第一,探討當今老年人對自身的老化態度與心理健康之現況;第二,進一步驗證老年人的老化態度與心理健康之關聯性。了解老年族群的老化態度與心理健康之相關性後,有助於非老年族群更深入認識老年族群,且有望增進與老年人共處的品質,並維繫老年族群之心理健康與安適感

*避免口語字(如藍色標示)【寫作問題:口語】可改為「日益重要」、「再者」、「本研究目的有二:」


(第二段) 如何解釋主要研究發現的意義?

本研究彌補目前國內不足之以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的相關研究,並且發現老化態度心理健康存在顯著相關 。這次老化態度量表的結果發現,大部分參與者對於「老化對認知的影響」抱持正向態度,和莊雯琪 (2010) 的結果相似。然而,在「老化對生理的影響」層面,則多持有負面態度,與翁嘉苓 (2010) 的發現相近,推論影響老化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為個體的身體健康。另外,從多元回歸分析結果可知,「性別」與「自覺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量表與活力指數量表呈現顯著相關。性別方面,這次研究的男性參與者之心理健康和活力指數方面皆優於女性,與過去謝茉莉 (2013) 的結果相同,推斷女性相較於男性,在老化過程中除了要調適老化帶來的生、心理的改變之外,還要擔憂原先所擁有的資源會流失。而自覺健康狀況方面,與過去林正祥等人 (2010) 的發現結果相近,當自覺健康狀況越良好時,老年人的憂鬱傾向越低,心理健康與活力越好。這次研究,提供老年人對於自身老化的態度、建立老化態度與心理健康、活力指數相關性的實證。此外,有助於未來從事老年族群研究的學者或相關單位,更進一步了解老化態度對老年族群心理健康的影響。

*「這次老化態度量表的結果發現」--語意不完整,欠缺樣本(老人)之描述。

莊雯琪 (2010) ,「年」可略。

10/3 同學撰寫段落:

 正向覺察練習(Mindfulness Practice)是指以意向性及非批判性的方式集中及經歷現在片刻的心智訓練方法,先前研究證實正向覺察練習有助於健康受試者大腦網絡於功能性及結構性的連結。而患有輕微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個案中,其大腦連結性出現問題,導致在一個或多個領域的認知功能出現受損。先前尚沒有研究討覺察練習對於MCI個案在大腦動態功能性連結的結果,故希望透過此研究探究覺察練習對於MCI老人的大腦連結性的治療效果。

*主要詞彙需一致(如藍色與粉紅色標示)【寫作問題:詞彙一致性】

*避免複雜難懂有冗長的文字(如黃色標示)【寫作問題:冗長句】


本研究為首次探討正向覺察練習對MCI老人的大腦動態連接性之成效研究。研究發現,正向覺察練習的個案在介入後的大腦全局效率與控制組產生顯著的交互作用反應。此外,實驗組在涉及內在調節的大腦腦區之節效率亦產生改善

在認知功能方面,語意辨識記憶任務在介入前後對比控制組產生顯著改善,與先前的研究較不一致,作者認為在介入過程中的指導語、練習及成效評量工具的選擇的不同,可能導致較不一致的介入效果

*第一段主要內容為結果彙整,欠缺結果解釋【內容不足】

*主要詞彙(如大腦動態連接性、大腦全局效率、節效率)未一致或語意難連貫【寫作問題:詞彙一致性】

*產生顯著的交互作用反應語意難懂【寫作問題:語意不清】

*黃色標示為冗長句,宜改寫成簡短句。【寫作問題:冗長句】


長者面臨許多生理、心理及社會挑戰,使其生活品質下降[1-7],因此,幫助長者擁有好的生活品質是健康專業重視的目標[8]。較高的身體活動量是擁有生活品質之預測因子[8-10],提升身體活動量的方式可分為:從事「計畫性或結構性之運動」(如健身)或「非運動類型之身體活動」(如日常生活活動)[11, 12]。研究指出,上述兩種方式所消耗的身體能量是相同的[13],然而,個人與環境因素常阻礙個體持續從事前者活動[14-20],反觀後者則較容易維持[21]。南加大[學者]發展之生活型態再造方案便是一項運用非運動類型身體活動來調整生活型態的介入模式,經實驗證實可有效提升社區長者的健康與生活品質[22-25]。過去相關的研究是針對封閉性小團體進行之介入模式[23-36],然而,台灣參與社區據點活動的長者並不固定,因此上述模式難以運行[37]。再者,先前生活形態再造方案之介入僅執行於西方國家,設計生活型態介入方案時必須將當地的文化與種族[特質]納入考量,且迄今尚無研究針對台灣長者設計生活型態介入方案。

*避免口語字(如藍色標示【寫作問題:口語】

*或許主旨為:有關生活型態再造方案(對於長者)之成效【寫作問題:段落主旨不清】

*欠缺結語。目前最後一句之語意,應未結束【寫作問題:欠缺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