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Discussion.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Discussion.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April 07, 2022

選擇參考文獻的原則

相關性//原始著作:所參考文獻應與論述主題相關(實證論文優先考量,回顧型論文,尤其是具有後設分析者亦可)。參考文獻應當是作者閱讀過,且為最原始的著作(第一個相關概念/證據提出者之論文),非直接引用他人提及的參考文獻(如跟著他人引用,他人引用A,就跟著引用A文獻)。更不宜引用二手文獻(他人引用A【這是你想引用的內容】,你引用他人的論文)。

代表性:應包括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相關文獻或主要學者之著作。若是撰寫英文論文則盡量以英文文獻為主。

可靠性:文獻必須真實可靠,最好引用較有權威/品質之期刊論文。

時效性:以近年文獻為主,少引用超過20年的文獻。

可近性:讀者於常用資料庫查得到,方便取得文獻。以期刊論文為主。學位論文、研討會論文以及書籍等,因不易查詢取得,故宜避免引用。

參考文獻: 如何選擇參考文獻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11

[寫作技巧]新手寫作的大困擾之一「討論」之撰寫

困擾之一為撰寫「討論」時,未能有效凸顯研究發現之價值。

以主要發現為例:無論發現為何(是否符合預期)皆有其價值,作者必須接受數據,始能精準論述!

即使 negative findings ,如無療效、相關低落、心理計量差,皆有學術與臨床意義/價值。

另,此與前言之論述--為何需要從事此研究(如研究議題未獲澄清將影響那些臨床效益)相互連貫。

所以新手必須徹底、完全掌握研究目的之學術與臨床價值,「前言」與「討論」之最重要賣點(牛肉)即能凸顯。

新手可參考相關文獻,逐一列出相關研究目的之價值與意義,或是相對應的研究議題未獲澄清將影響那些學術瓶頸難以突破或影響臨床效益。

negative findings 之實例: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0400552
"In patients with long-term upper-limb deficits after stroke, robot-assisted therapy di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motor function at 12 weeks, as compared with usual care or intensive therapy."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1612471
"Locomotor training, including the use of body-weight support in stepping on a treadmill, was not shown to be superior to progressive exercise at home managed by a physical therapist."

以上是極少數復健RCT可刊登於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之論文

Monday, October 25, 2010

[寫作技巧] ]如何撰寫 [討論]

討論章節的重點/大綱為: 主要研究發現及其意涵、研究限制與結論。必要時可補充此研究之強處/優點。

基本架構: 針對主要與次要研究問題 summarize 研究發現,解釋其學術/臨床意義。

可補充跟相關研究發現之異同,若不同,宜解釋。

凸顯研究(發現)新穎/特別貢獻之處。

一定要寫研究限制

明確的結論,含主要研究發現 及其 學術/臨床意義。


每一段落之起始與內容,大多如下:「研究發現」、「論述與相關研究之異同」、「說明可能原因」、「說明發現之(學術或臨床)意義」


Note: 1. 因為討論的主要內容為解釋主要發現,但是許多解釋皆為 [猜測],故用詞需保留(保守,如可能的原因為XXX)。因此 討論 是稿件所有 sections 最 [弱] 的部分。

Note 2. 研究發現之彙整 須避免重複結果的寫法,可較為簡略/不列數據。